荣格心理学入门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问题
人格动力问题
人格发展问题
精神
人格作为整体就是精神
精神包括了思想情感行为,包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
精神的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意识,集体意识
意识
心理四种功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两种心态:外倾:意识定向于外部客观世界
内倾:意识定向于内部世界的
自我
自我就是自觉的意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意识到的“心理”。
做我作为心理门户:不被自我承认的观念,记忆,直觉不被自我承认就不会进入意识
自我保证了人格的连续性和同一性,通过对心理材料的筛选和淘汰。
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自我将允许更多的东西成为意识
个人无意识
所有那些微弱的,达不到意识的体验统统存留在人的个人无意识中,个人无意识中的东西更易于被意识所接受。
个人无意识对于梦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情结
一组一组的心里内容聚合在一起形成心理从称之为“情结”
==不是人在支配着情节,是情结在支配着人==
集体无意识
个人无意识由意识中被遗忘的部分组成,而集体无意识在人的一生中都未背意识到。
集体无意识储存着所有的==原始意象==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被称为原型
原始意象只有当它成为意识并被意识经验充满了的时候才能被确定;
原型作为中心,把与他相关的经验吸引到一起形成情结;
如果原型形成的情结在一个人的意识中占据了优势,那么这个人的所有经验都要被这种情结所统治。
每个人的人格中都具有的原型
人格面具
也被称为顺从原型,其作用是保证人能够扮演某种性格以被社会接受。这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满足社会对它的期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都只不过是人格面具中的一部分。人格面具是精神的外部形象。
当人格面具过度膨胀以至于人的自我认同就等同于人格面具时,一方面人会因为成功充当了某种角色而骄傲自大,且常常企图把这种角色强加给别人。且自己也是受害者,当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时,他会受自卑感和罪恶感的折磨。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阿尼玛是男性心中女性的一面。
阿尼姆斯是女性心中男性的一面。
这两种异性特征保证了两性在相处时能保持协调和理解
人格动力
精神
新的人生经历会强行进入我们的精神世界并且打破精神原有的平衡,所以==人应该周期性的退回到我们的精神世界以恢复其平衡==。同时,人对于新鲜刺激有一种天然的欲望,所以正常的精神应该是介于完全开放和完全封闭之间的
心理能
心里能即欲望,努力,意愿。来源于我们曾经的经历,体验。精神活动并不等同于意识活动。
心理值
即分配给某一心理要素的心理能的计量。当某种很高的心理值被赋予了某种心理要素诸如:美,快乐,竞争 这会左右一个人的行为。通过对梦的记录,一个人可以测得其心理值大头。测定情结的聚合力可以测定下意识中的心理值,测定方法包括:1.直接观察和分析推理:寻找旁证,懂得绕开那些表面冠冕堂皇的话寻找情结本身。2.情节表征:任何的反常行为都表征了某种情结,叫错名字,对熟悉事物忘记,过分的情绪反应,或者对于某些词语的迟缓,出现过度补偿会使得发现某种隐藏的情结困难,比如过度锻炼自己的肌肉,对女性气质过分指责都可能是为了掩盖自卑情结。3.情绪反应4.直觉
等值原则
当某一心里要素的心理能消退时,则另一心理要素的心里能就会增加
均衡原则
心里能倾向于由弱的那一方流向强的那一方,外来的新的能量不断打破着这个平衡创造出不平衡,我们同他人的冲突常常是我们自己内心人格的冲突,==一个人气势汹汹地讨伐不义之时,也是在讨伐他自己内心的阴影==。当外来的情绪过于强大而难以驾驭时,我们会建立起一层坚硬的外壳以保护自己,当突破这层外壳时,情绪的发泄往往是爆发式的。但是保守的心理状态并不是好的,具有极强的偏见并且倾向于保守,但是外界不可能让你真正的保持精神的绝对平静。所谓年轻人倾向于暴躁而老年人倾向于宁静的原因大部分是心理中的心理值由于熵原理趋于平静。整个精神所具有的能量让新的外界带来的能量显得不过是沧海一粟。过分片面发展的人格是不稳定的,极容易会突然转到它的对立面去。
前行与退行
前行就是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发展的那些日常经验,但是由于我们的心理具有偏向性,在需要另外的心理能力时,需要进行退行,才能长足的发展其他的心理能力。
能量的疏导
人的自然能量来源于人的本能,本能的能量同自然中的任何一种能量一样,会自然的流向某种方向。当把本能的能量疏导到本能的类似物中去则精神能量就起作用了,这就是象征。比如,水电站就是瀑布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