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
中国哲学精神
哲学在中国文化的地位
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
每一种宗教就是哲学披上迷信,教义,利益,体制
哲学的功能并不是为了增进知识,而是为了提升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
中国哲学的问题与精神
中国哲学的最高追求在于成为圣人,而圣人追求与宇宙同一。表面上中国人注重社会而非宇宙,“未知生焉知死”。==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消除入世与出世的对立。==这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圣人标准:1.理论与行动统一 2.既出世又入世 3.内圣外王(有最高精神成就,且最适合为王)
中国哲学的任务:==使人有内圣外王的人格== 所以中国哲学必定与政治相关联
中国哲学家的表达方式
中国哲学家习惯用名言,比喻的方式表达而不是严谨的推导,它们的暗示几乎是无穷的。
曾见郭象注庄子,识者云:却是庄子注郭象
中国哲学的背景
地理背景
中华文化是==大陆文化==,中国人认为中华大地即为世界,与海洋文明大不相同
经济背景
传统农业国家,社会,政策围绕土地利用与分配进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本”指农业,“末”值商业
==读书与种地==是中国最光荣的两种职业
反者道之动
一切事物包含他自己的否定,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会向另一个极端发展
自然理想化
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被发挥到了极致
家族制度
儒家学说大部分是在论证这种家族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这种家族制度是一定的==经济制度的产物==,也是地理的产物
入世与出世
儒家学说是==社会组织的哲学==,也是日常哲学
我们把儒家中趋向于道家的人称为新儒家,把道家中趋向儒家的人称为新道家
这两家的并存使中国人对入世与出世有相对较好的==平衡感==
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概念分为直觉概念与假设概念
从假设概念出发的哲学家==喜欢有区别的==,从直觉概念出发的哲学家==喜欢无区别的==
在审美连续体中没有主客观的概念,所以知识论一直在中国发展不起来
海洋与大陆国家
在城邦中,大家只是五湖四海来的商人,彼此之间没有从属关系。但是在家邦中天然存在等级与独裁。
农的生活方式是顺应自然的,是淳朴天真的。中国的不少发明创造都是在被阻挠。而海洋国家的人见到不同民族的人,惯于变化鼓励工艺商品创新。
中国哲学中可变与不变
任何民族或时代的哲学总有一部分只想对于那个==民族==或者==经济条件==而言有价值
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希腊的哲学中总是包含一些”社会一般“的东西
各家起源
司马谈与六家
1.阴阳家:阴阳宇宙生成论 2.儒家:传授古代典籍的教师 3.墨家:严格的一个组织 4.名家:重名实之辩 5.法家:政府建立在成文法典上而不是道德 6.道德家:
各家起源理论
上古官师不分。周朝衰败后,朝中各官吏开始讲学。儒家出于司徒(掌管邦国重任外,亦有教育之责),道家出于史官········
孔子:第一位教师
孔子与六经
孔子并非六经的作者,也并非是编者
在孔子之前只有官方著作没有私人著作。六经又称六艺,是周朝前期贵族的重要教育资料。流散在庶民中,以教授典籍为生,还靠当司仪为生的人叫做”儒“。
孔子作为教育家
孔子在传述传统制度与观念时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念推导出来的。比如对“三年治丧”的解释。所以孔子在述的同时作了一些东西。